當前位置
:
首頁 > 新聞中心 > 新聞動態

輝煌七十五載
以青春之名 向祖國獻禮
我校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師生代表赴河北雄安新區參觀
輝煌七十五載|以青春之名 向祖國獻禮
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
● 出發,目的地—未來之城雄安!









雄安,地處河北省中部,環抱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歷史性戰略選擇,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被譽承載著“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未來之城”。自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區設置以來,經過7年的發展,雄安新區已經快速成長為一座集現代科技、自然風光、歷史文化于一體的現代化智慧城市,從藍圖變成現實,是國家重要戰略指引下的偉大歷史功績,是新征程前進道路上的新豐碑。

人文學院“雄安之行”將課堂搬到校外、搬進雄安,將愛國主義教育、思政教育、專業技能學習、高校社會服務與鄉村振興實踐相結合,用親身體驗感受國家發展的偉大成就,用自己的眼睛發現現實中國,用自己的專業能力書寫今日中國,為建國75周年獻禮。






首先,師生代表團參觀了雄安新區規劃展示中心及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區。師生們通過視頻演示、沙盤模擬、互動展示等多種形式,全面了解了雄安新區的宏偉藍圖和最新建設進展。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展示了雄安新區未來之城的美好愿景,從智能城市的建設理念到重點片區的規劃布局,再到具體項目的實施情況,無不讓人感受到雄安新區蓬勃發展的生機與活力。

隨后,一行人到達雄安城市計算(超算云)中心。在這里,師生們詳細了解了雄安城市計算(超算云)中心的建設背景、功能定位、技術特點以及未來發展規劃。雄安城市計算(超算云)中心,作為雄安新區數字城市建設的核心設施,該中心不僅承載著新區大數據處理、云計算、邊緣計算等關鍵任務,更是推動新區智能化發展的重要引擎。在參觀過程中,師生們被這里先進的硬件設施、高效的運算能力以及科學的運維管理深深吸引。
輝煌75周年
青春之歌 獻給祖國




畢業生們紛紛表示通過此次參觀學習,不僅對雄安新區的未來發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更對中國速度和中國智慧在雄安新區建設中的生動實踐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同時希望爭取更多的雄安實習實踐、就業創業機會,為建設雄安奉獻自己的力量。
● 建設雄安新區,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復好、保護好——習近平總書記
白洋淀,作為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不僅是北方地區的重要水源地,也是眾多鳥類和水生物的棲息地。然而,長期的過度開發、污染排放和氣候變化等因素給白洋淀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自雄安新區成立以來,白洋淀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系統性生態治理,其中清淤工程是重要一環。大家了解到清淤工程對于改善白洋淀水質、恢復生態系統、提升淀區自凈能力的重要性。同時,雄安新區在清淤過程中始終堅持科學穩妥、精準治理的原則,采用多種清淤方式組合施工,既保證了清淤效率,又有效防止了二次污染,更深刻認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 白洋淀華麗變身~
如今的白洋淀早已華麗變身,成為閃耀的“華北明珠”。遼闊的湖泊,水天一色,湖光山色宛如仙境,湖面波光粼粼,遠山如黛,層巒疊嶂,美不勝收。我們不僅能享受寧靜恬淡的水鄉風情,欣賞湖畔的古老建筑和傳統民居,更能感受到祖國的強大,深深地被中國力量所震撼。


NATIONAL
DAY
最后,師生代表團探訪了雄安科技成果展示中心。展廳內,各種高科技成果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從智能機器人到無人駕駛汽車,從虛擬現實技術到大數據應用,每一項成果都彰顯著雄安新區在科技創新方面的雄厚實力和前瞻視野。師生們紛紛駐足觀看,仔細聆聽工作人員的講解,不時提出自己的問題和見解,現場氛圍熱烈而活躍。

在不久的將來,這些科技成果將會更加廣泛地應用于各個領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和福祉。作為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的學生,我們需要關注的是新的科技創新對社會文化、倫理道德等方面將會產生的影響,我們需要緊跟時代、緊跟技術,不斷思考在新的時代我們需要學習什么、做些什么,為科技與社會的和諧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未來,我校就業處、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將共同努力,繼續加強與雄安新區的多層次、多方向合作與交流,共同打造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基地,為學生就業創業提供最大的支持。

河北省保定市雄安容城縣委組織部人才辦主任關曉丹代表雄安新區向我校師生代表團表示了感謝,希望未來能繼續合作與我校開展產教融合聯合人才培養。最后,關曉丹主任熱情地邀請我校師生有機會再一次走進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