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新聞中心 > 新聞動態

從北京到日內瓦的萬國宮,十五小時的飛行軌跡串聯起八千公里的追夢征程。當首都師范大學科德學院學子廖雨嘉的腳步踏在聯合國總部的大理石地面上,那個曾只存在于新聞播報中的國際組織,便化作了可對話、可參與、可共創的真實舞臺。在第十六屆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青年論壇的熱潮中,這位播音生以青春之名,在全球治理的前沿陣地,書寫了青年與世界雙向奔赴的動人篇章。
日內瓦的晨光中,廖雨嘉的日程表被一場場關乎人類共同命運的議題填滿,宛如一株植根于知識沃土的新苗,汲取著國際體系的養分。在國際聯盟歷史導覽中,她循著時光脈絡溯源,既見證了聯合國前身開創難民保護機制的先驅之舉,也從中國藝術家的視覺裝置中,讀懂了“多元包容”這一聯合國精神的東方表達——那些交錯的光影里,藏著文明對話的密碼,更映照著人類共通的價值追求。

午后的數字經濟研討會,成為她認知升級的重要契機。哥斯達黎加的數字招商策略、印尼的“五維戰略”破解地理限制、葡萄牙的“以人為本”轉型路徑,一個個鮮活案例讓她跳出書本框架,深刻意識到“數字鴻溝從來不止是技術代差,更是關乎發展權的公平命題”。

在WIPO-UNCTAD青年創業大會上,一場“果汁創業”模擬游戲,讓遙遠的法律條文變得可感可觸。廖雨嘉在實踐中感受到:知識產權不是冰冷的規則文本,而是守護創意火種的堅實盾牌;每一個創意,都可能通過專業工具的淬煉,成長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商業力量。創新既是個體智慧的閃光,更是需要制度護航的公共財富。




暮色中的多邊對話環節,全球轉型的實踐圖景徐徐展開:從沙特“2030愿景”的宏大布局到津巴布韋跨境支付的現實困境,從菲律賓對本土創業者的悉心培育到全球數字標準的博弈協商。在討論中,廖雨嘉表示:“每個國家都在探尋適配自身的數字化路徑,而國際合作恰是破解發展難題的加速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寄語大家:“青年不僅要適應變化,更要主導變化。”


在參與“貿易理論與發展策略”、 “人口與發展”等深度座談交流后,廖雨嘉打開了人道主義精神的全新維度。那些關于難民生存境遇的講述,讓她懂得國際組織的工作從來不是抽象的政策制定,而是對每個具體生命的溫柔守護。作為一名播音專業的學生,這份感悟更讓她明晰了專業的價值內核——曾經在校園里反復打磨的標準發音,如今有了更厚重的使命;話筒不僅是傳遞聲音的工具,更是連接全球議題與公眾認知的橋梁。


從科德校園到萬國宮的這段旅程,讓廖雨嘉完成了認知層面的三重蛻變。批判性思維的建立,讓她學會用“中心-外圍”理論與性別視角,審視自由貿易背后的復雜現實;系統思維的養成,讓她看清人口問題是權利、文化與可持續發展的交織體,貿易議題關乎公平、生態與制度的動態平衡;而行動導向的轉變,則讓她將“全球公民”的理念落到實處——從精進Excel技能到提升跨文化溝通能力,從參與社區服務到踐行政策倡導,每一步成長都鐫刻著知行合一的印記。

“曾經,我在演播室里練習吐字歸音;如今,我在聯合國為弱勢群體發聲。”廖雨嘉的思考,道出了當代青年的成長蛻變。在日內瓦的這段經歷,讓她更加堅定了赴香港深造的初心——在那個中西文化交融的前沿陣地,繼續錘煉講好中國故事的本領,讓青年聲音穿越國界,傳遞東方智慧。


當萬國宮的晚霞為她的實習之旅鍍上金邊,廖雨嘉收獲的不僅是一份沉甸甸的參會證明,更是對青春價值的深刻體悟:青年成長從無標準答案,唯有以開放的視野擁抱世界,以敢為的勇氣踐行初心,方能在全球舞臺上綻放獨特光芒。從科德出發,她步履不停;向世界前行,她心懷赤誠。這朵從中國校園綻放的青春之花,正以最昂揚的姿態,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花園中,書寫屬于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擔當與榮光。